S7LwnMQvUlamRn5BYO0j-1280x1829.jpg

最近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不但許多好萊塢大作紛紛撤檔,就連一些由知名演員演出的作品似也付之闕如,然而上個月30日上映的《壞教育》不僅是知名實力派演員參與的片子,而且本身更是一部拍得十分出色的劇情片 。《壞教育》最成功之處,在於拍出了教育高層的偽善、教育核心目標的辯證,以及二者之間的對比所營造的諷剌味與因果警惕,再藉此構成本片的可看性。所以,在新冠疫情期間,除了一些歐洲佳作如《無聲革命》、《美好拾光公司》等片外,本片絕對是最值得一看的電影無誤。

Zo8S2S7caKjVYNvbxLjf-1080x720.jpg

《壞教育》的宣傳關鍵字提到了「震憾全美校園大騙局」,彷彿相關情節涉及了心思縝密、精神設計的犯罪計畫,然而仔細攤開來看,片中校方高層的盜用公款行徑並不是神鬼莫測的偷天換日之計,加以本片整體風格不走戲劇化發展、強烈衝擊的敘事調性,因此《壞教育》並不是一部企圖透過「真相挖掘過程中呈現正反雙方你來我往、見招拆招」套路來形塑娛樂性的商業爽片。然而,即使如此,個人認為《壞教育》依然好看的原因可有以下三個:

DdQiz4LNOaUeeObITxJw-1920x804.jpg

其一,《壞教育》的故事雖然很簡單,但就情節設計而言,很多段落將二位校方高層內外不一的落差情節,交待得十分詳細露骨。一方面想要維持專業熱誠、關懷教育及全心投入的形象,另一方面所幹之事又與前述理念背道而馳,然而這二位要角愈想在二者之間遊刃有餘的相關情節愈多,所產生的格格不入的摩擦感就愈強,摩擦感愈強,令人覺得虛偽的感受就愈濃。

44d80f80-8708-11ea-bffa-c22d70b5b30f.jfif

值得一提的是,《壞教育》二位校方高層不法行徑的東窗事發在時序上是先後發生,這在情節編排上具有延續並強化上述的虛偽共鳴效果,因為主導調查者不僅私下所為如出一轍,且在調查過程中一方面既要使出搓湯圓手段以「息事寧人」,一方面又要對內部幹部與員工「曉以大義」以便拉來背書,並且對外維持「專業、熱誠、關懷」的教育名聲。綜前來看,後者行為比前者還嚴重,所以隨著情節發展,會讓觀眾強烈覺得其下限是「一山還有一山高」。與這位高層相比,首位被請辭的高層在「虛偽性」上根本是小烏見大烏。也因此,觸發偽善感受的共鳴不僅逐步提升,且構成了情節進展中的吸睛主體元素之一。

z37PLklLEKlQZXCo6jCm-1920x804.jpg

其二,「偽善高層盜用公款」雖然看似為《壞教育》的情節主體,但這部分既然涉及了校方高層的內外不一,即表示除了「盜用公款」之外,還必須有某程度「反襯高層虛偽性的教育規畫」相關情節。在這種情況之下,相關篇幅除了有突顯校方偽善的效果之外,從「側面來看」也有彰顯教育核心目標為何的意義。

bad_education-750x423.png

最明顯的例子是,《壞教育》片中包括這二位出包高層在內的所有校方人員,都很熱衷於辦學績效的追求,但所謂績效其實不過是「大學名校升學率」、「學校區域排名」的數字提升。嚴格來說,追求數字排名並沒有錯,因為這不但是可供印證辦學優劣的「具體指標」,且也是激發師生合力向上的動力。不過,理想上,重點應該是教學過程中的品質控管(增加知識、培養性向、涵化品德與訓練思辯是非的能力等),數字排名應該是前述作為的自然結果呈現。

T1CPkVlCgszAOGBABijL-1280x529.jpg

不過,壞就壞在《壞教育》校方把「數字排名」置於最高價值,所以觀眾只看到校方側重「各種學習輔導」、「爭取政府預算」、「如何讓學生進『理想』學校」等方面,但對於培養學生,頂多強調「知識提升」,卻少談及其他如「性向」、「品德」與「思辯是非」等面向(不過,這是可理解之事,因為主事者於私敢「假公濟私」,可見是利益先行的立場,所以在公務上自然也會採取最能突顯效益的方法為之 ,其他目標和核心價值當然也就不會在意)。

H3zOoN3s3wjn5MSCjnjw-1920x782.jpg

有趣的是,《壞教育》安排了一位努力不懈挖真相的校報記者學生角色,其動機是「做符合自我性向的課外活動」,態度則是「只問真相黑白」,可謂具有「 端正品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且為了研究判斷所蒐資訊, 看得出來也有「分析與理解」的知識與能力。這個角色的設定根本就是「完善教育應該培養的理想學生類型」,所以她涉及的情節在片中更是有反證校方本身作為和教育方計的缺失與荒謬性之作用。

hugh-jackman-cory-finley-bad-eduacation-2019-750x491.png

據此,教育核心目標的探討在《壞教育》看似處於相對旁側的情節地位,但與校方高層盜用公款的情節環環相扣。觀眾在欣賞「如何枉為人師」的同時,也連帶著被觸發了「教育本質究竟為何」的再次體認。換句話說,《壞教育》算是以側寫的方式來探討「教育核心目標與價值」,而且「 盜用公款」和「教育議題」在情節上容或有主客之分,但環環相扣的結果卻使得電影故事擁有足夠的厚度。

70c3b1af3ca9a.png

其三,《壞教育》雖然沒有很強烈起伏與轉折的「表現形式」,但整體故事進展流暢。除了有避免情節拖沓的作用之外,前面提到的「盜用公款揭發」夾帶著「教育目標探討」的元素能夠環環相扣,就是因為進展流暢,所以這二個元素如同在川流不息的流水中,被流動的河水自然溶為一體,進而形成前述的環環相扣效果。而且以「對立性」的角度來看,本片可謂同時有「守法違法」、「教育偏差」的雙重衝突吸睛元素

3jIGyGfo9xj0TU8LXYVn-1920x801.jpg

隨著故事的流暢進展,「雙重衝突元素」或是共熔一爐,或是彼此搭配,都相互烘托,逐步加溫、堆疊,最後產生了統一張力。這也是個人認為即便《壞教育》採取了「相對四平八穩」的敘事調性,而非「戲劇化轉折與強烈性起伏」的呈現模式,但這種非強烈衝擊的張力卻也能營造出深具諷剌、警世和省思共爐的可看性效果。尤其最後結尾時,揭弊有成的學生記者後來升上了校報總編,以及這位高層只能在獄中透過幻想來彌補現實缺憾卻又意識到其虛幻性之可悲的對比,更是前述意涵的總引爆,讓人看了不勝唏噓!

sDnFjiwRbI12DhVmzVfo-1920x779.jpg

總而言之,《壞教育》以校方高層侵佔公款的不法與內外言行不一的偽善出發,帶出教育核心價值的省思,再藉此扣連「出來玩總是要回的因果循還」,整體劇情扎實,情節進展流暢,再配合休傑克曼和艾莉森珍妮兩位戲精的精彩表現,全場看得極為入戲。在觀看《壞教育》之前,便得知本片在ROTTEN TOMATOES 及IMDB得獲得不錯評價,看完之後覺得果然名不虛傳,絕對是佳作無誤!

 

延伸閱讀: 花漾女子無聲革命》、《李察朱威爾事件 、《她們》、紳士追殺令 鋒迴路轉 賽道狂人

 

arrow
arrow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