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語花》是一部情感衝擊力很強烈的電影,敘述韓國日殖時期的一對閨蜜鄭素律和徐研熙,因為研熙搶走了素律進入流行音樂圈的機會,加上男友金允宇又移情別戀研熙,使得情如姐妹的兩人反目成仇,素律遂委身於日本高階警官,藉其權勢進行報復,最終卻為三人帶來不可挽回的悲劇。本片利用人性的矛盾與衝突,將友情與愛情的對立與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描寫得相當具劇情爆炸力及情感穿透力。在觀影過程,我數度不禁為劇中的人性糾葛所動容。《解語花》可說是本週後座力最強的電影,沒有之一。
電影一開始就用了不短的篇幅來鋪陳素律與研熙之間的深厚友誼,及素律與允宇的兩情相悅,加上紛飛的裙角、嬉笑的過往與飛落的桃花,使得這部份的劇情呈出明亮、溫暖和美好的氣氛。然而,對照後來的恩斷義絕,反而形成一種強大的落差,更能讓觀眾體會三人之間的對立劇烈與世事無常。尤其劇情隨著律素展開報復而急轉直下,一直到最後素律的遺憾終身之時,片中那股「愛情產生的嫉妒,並不因報復而產生快感,其痛苦也不隨著報復完成而消滅」的悲傷感,一直痛擊著觀眾的感性內心,令人不勝唏噓。
本片可以如此令人揪心,最大功臣當然是女主角韓孝周,之前看她演的《愛上變身情人》,雖然表現不錯,但與本片相比,顯得較為中規中矩,反而本片的表現更上層樓,極富層次感,將素律詮釋成一位情感豐富和角色立體的人物。不管是學藝時期的無憂無慮、對允宇傾心愛慕的甜蜜、在雨中挽回愛人心意的演歌、尚顧及友情之時的強作大方、還是徹底化身為復仇女神的無情,但看到好友受苦又藏不住心中不忍、到晚年獨孤終身活在愧疚的悔恨中,無一不是掌握得絲絲入扣。每一幕都渾身是戲,卻又戲得自然,而且自然到將觀眾情緒不知不覺帶入劇情之中,令人渾身大起雞皮疙瘩。
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幕,其一是當研熙公開演唱《朝鮮的心聲》時,素律站在台下聆聽,這是很關鍵的一場戲,也是極具複雜情緒的一幕。當研熙緩緩的走下台階,spotlight聚焦在她身上時,這不光只是舞台效果而已,更象徵著原本可能屬於素律的榮耀已完全歸於研熙。尤其,當她聽到研熙的歌聲時,在強作鎮靜的表情下,實則為忍不住驚嘆、羨慕中帶有不甘、再帶點技不如人的不得不認命等情緒。素律望向允宇時,宇允被歌聲吸引到忘我的神情,讓她意識到男友的心已離她遠去。這種夢想及愛情上的雙重失落讓素律濱臨崩潰的邊緣,卻又不得不強顏歡笑,這精湛的演技彷彿可以讓銀幕前的我聽到她心碎的聲音。雖然之後有場發現允宇出軌的戲,是素律決心報復的原因推手。但我認為這場戲才是重點,將之前壓抑的擔心、焦慮、猜忌與失望的心情擠到了臨界點,就像是個隨時會炸開的壓力鍋,所以那場出軌戲反而只是臨門一腳而已。韓孝周在這場戲中,將各種複雜情緒不但詮釋得完美到位,更是極具穿透力,堪稱全場最精彩的演出!
其二,當素律終成為了歌手,因功力不足而導致銷售不佳,卻發現被禁賣的研熙唱片仍在黑市中大為流行,連坊間的嬉戲小孩都朗朗上口 ,所以將自已關在房中,一邊聽著研熙的唱片,一邊跟唱,但不論再怎麼模仿其唱腔,卻也達不到相同的效果。若上述的那場戲是極度壓抑將潰堤的情緒,那這場定是心中痛楚的完全爆發。原本應是柔情又堅定的歌聲,卻帶有強烈淒涼、憤怒,又欲振乏力的不忿,感覺就是怨天不公、怒愛不忠、恨友不義、哀已不能的控訴。這場戲將素律的崩潰心情完全展露無疑,同時也令人驚嘆韓孝周的精湛演技。
值得一提的是,片名《解語花》出於出自典故「世有解語花,憑誰解花語」,大意是說世上有善解人意的花朵(人),但誰又能來了解花的心意。個人感覺,在片中解語花是「受壓迫」的符號,因為韓國妓生不但要為達官貴人獻藝,更要傾聽他們的心事(吐苦水),若再納入商業角度,了解顧客喜好,才能投其所好,投其所好,身價才能水漲船高,如此才能在亂世中謀生。但荒謬的是,她們雖被訓練成長於傾聽、善解人意,但幾乎每個妓生都是被迫從事這行,所以又有誰能了解她們心中的苦? 因此,命運從來不由自已的妓生,實際上才是最需要被傾聽的一群人。
而且,不光是妓生,凡是被迫傾聽(迎合、接受)又無法發出自主聲音的人,皆符合這個定義。因此,素律當然是其一,原本允宇是她真正可以放開自我而傾吐心聲的出口,但愛人的琵琶別抱,代表自已唯一「被傾聽」的出口消失,這讓她完全成為「只能解人語,卻無人解她語」的妓生,這當然是受壓迫的象徵。此外,當時的朝鮮人民又何嘗不是如此?被迫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之上,不但出唱片也要事先接受審查,連原本屬於韓國的傳統歌謠,也成為日本人所享有的菁英之曲,韓國平民百姓反而接觸不到,更別提也沒有屬於自已階級的歌曲,從這裡也巧妙連結了「國族解放」的寓意,更體現了傳統民樂與流行音樂的矛盾。
不過,說到這裡,想到部份影評人直指《解語花》在三人的愛恨糾葛與大時代的變動之間沒有處理好,失去成為史詩經典的機會。然而,我以為不是沒處理好,而是編導根本不想往那個方向去拍這部電影,因為明顯看得出《解語花》著重在愛恨糾葛下的人性衝突,大時代的動亂只是襯托的背景。最大的證據就是本片一直演到素律的年老時期,重心仍一直擺在當年的遺憾,那定有人會問:「那為何又有意無意地帶到國族解放的議題?」。我的看法是,允宇和研熙的《朝鮮的心聲》若成功發行,定可更進一步觸發朝鮮人民的集體意識,可惜毀在素律的報復行動下,這事看似可惜,但實則寓喻人性的脆弱,脆弱到任何一個人的衝動行為,可以壞了整體大局。但是,素律的偏鋒不正也是研熙和允宇造成的?所以,國族解放的理想最終成了三人愛恨情仇的犧牲品,這其實是利用國族解放來突顯出人性矛盾的張力與可怕,因為這麼大的事竟然毀在三人之間的衝突,這反而更彰顯了「人性矛盾」的主題。
另外,《解語花》真的美到了極致,片中的傳統韓裝衣飾、當代建築街景、室內器物擺設,無一不是深富復古藝術之美,更處處可見極具考究的用心。除了這些「靜態之美」,動態的歌樂場景亦是精彩絕倫,不論是傳統朝鮮歌曲的黃鐘大呂 ,還是當代流行歌曲的活力奔放,曲曲莫不是悅耳動聽。尤其那首《朝鮮的心聲》更是極具情感渲染力,不但隱含韓國人不甘被殖民的寓意,透過研熙深富情感的演歌,更激發出感同身受的情緒,其後座力餘妙繞梁。所以,靜物、動舞和美聲交織成令人賞心悅目的畫面,美得渾然天成,令人不得不配服韓國電影工業技術的成熟。
還有一點想特別聊聊。打從宣傳開始,海報標題便打著「復仇開始」、「橫刀奪愛」、「最親密的閨蜜也是最殘酷的敵人」 等字眼,加上《解語花》的英文片名又是Love, Lies(愛與謊言),觀眾在觀影前難免會形成「善惡二元對立」的印象。然而,看完的感覺,律素的復仇動機固然有正當性(撇開造成的後果不談),但我也很難將允宇和研熙視為十惡不赦的大惡人。
因為若純以「人性」角度來看,每個人本來就會和「接近」自已心目中理想對象的人交往(完全符合幾乎不可能)。在研熙出現前,素律就是最適合宇修的人,但遇見了更為適合的研熙,允宇不動心反而違反人性。研熙碰上了各方面和自已高度契合的男人,又對自已傾心愛幕,動情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當然,從「絕對道德」的角度來看,允宇愛上素律的好友研熙,對照一再失信的山盟海誓,確是「對愛不忠」;研熙明知允宇是自已閨蜜的愛人,卻不完全考量好友心情便欣然接受,實為「對友不義」。
可是,從另一角度來看,雖然後來允宇寫封信告訴她,他從沒愛過素律 ,但仍看得出來允宇一開始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素律。只是,他分不清楚喜歡和愛的差別,在研熙出現,他一直以為這就是愛。研熙亦是如此,並非存心設計,從她獲知是李蘭影老師心目中最有潛力的女歌手的驚訝表情,即可證明。加上,她成為流行歌手之後,素律仍故作大方的祝福鼓勵,在這種情況之下,研熙當然「主觀」認為她r成為歌手沒有做錯什麼事。所以,雖然英文片名叫Love, Lies(愛與謊言),而且我也真的很同情素律,但卻又很難說允宇與研熙有很嚴重的欺騙成份存在。
只可惜,這一切都是陰錯陽差、造化弄人。結果就是,悲傷與失望引起了憤怒,憤怒帶來嫉妒,嫉妒造成偏執,偏執導致惡毒,惡毒形成悲劇!因此,我不知素律、研熙和允宇三人中,誰是絕對正確、誰是絕對錯誤,只知道很難不為曾經如此相愛、要好的三人深深地傷害彼此而感到難過。
原本以為,這部片就結束在年老素律的悔恨中,但沒想到又來個回馬槍。年輕時身為妓生的素律,是一朵「只能解人語,卻無人解她語」的解語花,不管是夢想上,還是愛情上,皆是如此。然而,卻在年老之時才找到了「終能解她語」的知音。令人悲哀的是,素律卻必須頂替他人的身份來獲得她等待已久的肯定。另一方面,時代變遷下,階級差距逐漸縮小,高雅與流行音樂之分野似不若當年涇渭分明,前者不再是上流社會的藝術專利,後者也不是普羅大眾的特有娛樂,兩者終歸一途。然而,話雖如此「當年的流行是現今的傳統;今日的流行是未來的傳統」的定律似乎不隨時代而變,當年的流行歌曲《朝鮮的心聲》最後真成了專屬於年長者的回憶,這十分令人感慨。
寫到這,我不禁在想,《解語花》到底是一部因愛生恨進而迷失自已的大悲劇,還是一場給予觀眾人性矛盾與對立的人生體驗?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本片的情感後座力,迄今仍直擊我心,令我還不能完全脫離電影中的情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