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V5BZDllNjQ0N2YtMGUxMS00MDJhLTgyNjMtNjM4ZDU4NjY0ZjQ0XkEyXkFqcGdeQXVyODc0OTEyNDU@._V1_.jpg

《小丑》是首部奪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漫改電影,由於該影展為歐洲三大影展之一,其參賽作品多以藝術性見稱,因此本片的得獎創造了極大的話題性。個人有幸參加9月24日晚上舉辦的試映,看完之後只想說,《小丑》的藝術性與「親民」性兼容並蓄,以扎實的文戲建構出非常濃烈的沉重、抑鬱和悲傷等氣氛,以及震憾、衝擊、壓迫性的戲劇張力,令觀眾產生極大的情緒共鳴。對我而言,《小丑》是一部「事前有高期待、事後超乎預期」的電影,其後座力到寫這篇文章時仍環繞不去,堪稱今年下半年最精彩的鉅作無誤。

MV5BMTM2MzVhMzYtNWI3ZS00NGIwLTlhNmEtMDhhNTFiNWQxN2YwXkEyXkFqcGdeQXVyNjUwNTU1NDU@._V1_SX1777_CR0,0,1777,999_AL_.jpg

作為一部劇情片,《小丑》將「一位社會邊緣人被迫黑化」的過程刻劃得十分深入細膩,不但在生理、心理與社會三方面給足了具說服力的發展脈絡,且過程中的各種細節亦前後呼應,環環相扣,一方面強化前述情節的合理性,另方面亦造成劇情轉折,進而形成起伏跌宕的效果。加以隨著劇情的發展,其中抑鬱悲傷的氛圍更是愈發濃烈,與前述各種效果融合後,亦讓《小丑》的張力一再升級。

2019-09-27_213954.png

《小丑》的劇情之所以會如此扣人心弦,個人認為本片編導掌握到以下幾點關鍵:

其一,《小丑》每個情節事件的架構雖大抵相同(阻礙受挫→身心俱傷→逐漸黑化),然而除了「內容」毫無重複之外,亦配置了可觸發各種情緒共鳴的元素;加以導演又採取「逐漸加溫」的方式為之,因此隨著《小丑》劇情的發展,不僅未有老梗重複之感,且層層堆疊情緒的結果,更逐步加深觀眾的心理涉入感,進而同收「同情與認同男主角Arthur的遭遇與轉變」與「強化片尾引爆的衝擊力」之效。

2019-09-27_213640.png

其二,《小丑》上述那些情節元素之所以可以觸發情緒,主要將「弱勢無端承受不公」的概念發揮到極限,將觀眾最深層的同理意識召喚出來,加以一再受挫的情節不僅予人「屋漏偏逢連夜雨」之感,其「殘存希望消蝕,負面意念膨脹」的黑暗意涵更令人倒抽涼氣。重要的是,《小丑》編導將發展脈絡與現實世界的既存因素結合(腦部創傷、家暴問題、心理受創和社會失靈等),提供了轉變的合理性。因此,說服力高的因素讓前述不幸的情節可輕易地進入觀眾心中並造成觸動。

2019-09-27_213433.png

其三,《小丑》曲折起伏的劇情發展,除了來自於前後呼應的埋梗造成的轉折之外,《小丑》編導更在適當時機使用「先給希望,再打入絕望深淵」的設定,既增加了起伏量,亦強化其劇烈性。從另一方面來看,前面提到Arthur不斷遭遇的挫折與不幸有如未爆彈,但碰上「撥開烏雲欲見明月不成反遭無情雷殛」的導火線,其引爆的情緒衝擊力不下於核爆程度,完全震憾了觀眾。

MV5BZWFlMjI3OTItOTZkZi00NTMxLTliZDQtMzMwNjRhODdjYjUzXkEyXkFqcGdeQXVyMTA3MjMxOTI5._V1_SY1000_CR0,0,1708,1000_AL_.jpg

其四,《小丑》導演敘事能力佳,將各個事件與片段的起承轉合說得清楚明白,雖然涉及的主題面向談得很深入細膩,但捨去了艱澀隱晦的手法,等於同時兼顧了故事的可理解性。重要的是,就是因為各個深入面向與相關細節被導演說得具體易懂,另再配合微偏暗的鏡頭色調與前述衝擊情緒的元素交融烘托出的濃烈氣氛,所以其中蘊含的悲慘沉重意義更能為觀眾所感受接收。另值得一提的是,《小丑》導演對於上述氣氛經營與情緒,卻沒落入煽情邐狗血的窠臼,這絕對是本片的一大優點。

MV5BYjdhZmFiMTYtOWVhMy00ZmEwLTllNTktM2Q2YzNjMjViYWMwXkEyXkFqcGdeQXVyNjM3NTY0MzU@._V1_SX1500_CR0,0,1500,999_AL_.jpg

綜合上述,說《小丑》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劇一點也不為過。有句話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你看。」對Arthur而言,他的夢想幻滅,性格日漸扭曲,但偏偏一切都是如此不可抗力、身不由已 ;另從心理學家Maslow的「需求理論」來看,Arthur的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需求,無一不匱乏。因此,所有對Arthur有價值的事物,不是已經毀滅,就是正在毀滅;最慘的是,他可說是既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卻又同時得到不想要的東西,人生悲慘之至,莫過於此。因此,《小丑》這股悲傷、荒謬、淒慘所交織的氣氛十分具衝擊力,觀眾莫不為之震憾。

image1-99-750x500.jpg

當然,《小丑》可以這麼好看,主要也是因為這個角色實在太迷人,可分為二方面來談:

首先,我認為編導將Arthur設計成一位扮演小丑為生的角色真是一記高招。因為小丑(喜劇)演員通常以滑稽、誇張,甚至自糗的方式來博君一笑,所以在表演時極度亢奮、充滿想像力。這種狀況有如精神官能症的症狀,加以丑角為達歡樂效果,往往需要體會各類人物內心的酸甜苦辣與外在經歷的起起落落,以便將其中虛偽及無知的部分表現出來,通過自我醜化讓觀眾產生淺意識的愉悅(優越)感。長久下來,這種內外夾擊的剌激會這類人的心理容易與他們扮演的小人物悲情同化。

1569586132-3896024362_n.jpg

最妙的是,《小丑》劇本直接將Arthur設定為一個現實生活充滿痛苦的淒慘角色,必須壓下內心負面情緒去帶給他人歡笑,但過程又諸事不順。所以,如果說一般的小丑(喜劇)演員是因為表演工作的內外剌激而走向悲情人生,那《小丑》裡的Arthur無需工作的影響,即已過著悲慘生活。此外,由語言角度來看,「小丑」一詞又名「丑角」,具有「地位卑下、無足輕重且任人輕視之人」的負面意涵,因此如果小丑工作是個「名位」,那Arthur選擇了一個可反映他「實際」人生的工作。

MV5BYTZkZmRmNzktZTcxNC00Yjc3LWE0YjUtYWExZTc1N2RhMmFmXkEyXkFqcGdeQXVyOTk4MDE5NDg@._V1_SX1777_CR0,0,1777,841_AL_.jpg

簡單來說,Arthur所選擇的工作和實際人生剛好是「名實相符」,且重要的是,他工作(自我醜化)之時,前面提到的工作性質的因素會與原有淒慘生活的本質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借用社會學家Golffman的「劇場理論」概念,Arthur不論是在「前台(工作情境)」還是「後台(實際生活)」都是不折不扣的「丑角」。據此,《小丑》能如此出色,這種複雜又極具牽引力的角色設定絕對居其一功。

2019-09-27_213508.png

其次,《小丑》有絕佳的角色設定,若無優秀的演員加以詮譯,就如同好的食譜缺乏技藝高超的廚師,一樣產不出好的成果。幸好,《小丑》導演這次找上Joaquin Phoenix。這位奧斯卡欠他一座最佳男主角獎的出色演員和本片精心設計的角色特質根本是天作之合,幾個簡單的鏡頭就可以表現出極為複雜的情緒(例如那場與社工師對話的戲)。此外,有幾場似笑欲哭卻又笑個不停的戲,被Joaquin Phoenix拿捏得微妙微肖,不但從畫面可看出他身不由已的苦楚,更可感受其內心矛盾複雜的情緒,令人看了疙瘩大起!

MV5BYjU1YTU5MjctMzcxNi00NmRjLTk2YjgtYzkyNzc3M2I1MTA4XkEyXkFqcGdeQXVyNjg2NjQwMDQ@._V1_SY1000_CR0,0,1586,1000_AL_.jpg

此外,Joaquin Phoenix的出色更在於細膩演出身心受創而漸漸黑化的層次感,一層又一層將理智剝落給觀眾看,而剝落過程亦揭示了「以空為有的虛妄」、「無處渲洩的抑鬱」與「將張欲裂的憤怒」等盤根錯結的心理狀態,然而中其卻又夾雜了對愛與溫暖的渴望,令人感到其負面內心深處仍有一絲絲的純稚。此外,那場終於知道真相的戲,堪稱全片最精彩的演出之一,Joaquin Phoenix將之前所積壓的負面能量一次爆出,在狂笑不止的笑聲中,含有極為濃烈的悲涼、不甘、忿恨之意,內心理智完全崩潰,終於由「丑角」變成「小丑」。Joaquin Phoenix在片中多面向多層次的演出,繼Heath Ledger之後,又對這個角色立下新的標竿(此僅為對其精湛演出的讚嘆,無涉程度高低的比較),賦予小丑這個角色悲劇性的藝術人格,因此個人十分看好Joaquin Phoenix獲得本屆奧斯卡獎的最佳男主角。

2019-09-27_213331.png

至於《小丑》主題方面,以我個人有限的智商來解讀,就是「社會正義」。這可二分面來看,以鉅觀層面觀之,從片頭垃圾車罷工的新聞開始,社工輔導的流於形式、社會救助機構的裁撤、道路髒亂無人聞問、窮人流落街頭的景象,乃至於市長參選人對於社會案件給予貼標籤式的回應以及隱藏其中的權貴傲慢心態,在在皆揭示了《小丑》所設定的高譚市,是個社會體制失靈導致不公不義任意發生在底層困苦之人的失序世界。

2019-09-27_214053.png

另以微觀互動的角度來看,Arthur日常生活所遇見的人,不論是認識與否,多數皆帶有不友善、甚至具有惡意、貼標籤的態度,甚至Arthur也在日記裡感嘆: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因此,《小丑》的鉅觀結構腐敗與微觀人心不善共同創造一個「社會正義極度匱乏」的高譚市。據此,Arthur本身的困境其實就是上述社會問題的縮影,因為他所遭遇的每個不幸皆對應上述一個或多個結構因素。所以,《小丑》也可以說是「以Arthur個人視角來探討社會結構性問題」的電影。

2019-09-27_212406.png

《小丑》有句台詞說:「我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後來才知道是一場喜劇」,這可說是對Arthur的悲慘人生的最佳註解,也就是說別人的快樂是建立在他的痛苦之上。誠如前面所言,Arthur在工作時須醜化自已以取悅他人,而平常時又是他人取笑的對象,所以雖然他的生活是悲劇,但對他人而言卻是喜劇。然而,若納入上述的結構性問題,個人認為這句話還能有更深一層的意涵。

1558000451-29e9fef4ce75429f2568ddf572109c2e.jpg

之所以會這麼認為,是因為看到「小丑階段」的Arthur時,我不禁聯想到這句話:喜劇就是把無價值的東西打破給你看。此話大意是說,喜劇藉由誇張、惡搞的方式將「看似有意義但實質毫無價值的東西」加以挖苦、嘲諷及摧毀後突顯其無意義及無價值性,使觀眾能另外看見真正有意義價值的東西。「丑角階段」的Arthur人生確實是一場(帶給別人喜劇的)悲劇。

2019-09-27_214248.png

然而,「小丑階段」的他卻掀起了有如蝴蝶效應般的影響力,因為既然他的際遇是社會問題的縮影,即代表這些問題反過來看是普遍存在的客觀事實,絕不是只存在於他一人而已,因此,以群眾心理的角度(特別是社會心理學家Jean-Gabriel De Tarde的「心理群眾」概念),Arthur後來悍然反擊,不但提供其他受苦憤怒的底層人民一個情緒渲洩口,更成為他們的情感歸屬,而這種情感歸屬為廣大互不相識但有相同處境的底層民眾建立了無形又強大的心理聯結。因此,從這開始,喜劇取悅對象開始易位!

2019-09-27_213827.png

順此而論,如果喜劇就是取悅他人,那此時的Arthur取悅了誰?

包括他自已在內的不平之鳴無處發聲的底層之人!

如果喜劇要將無價值的東西摧毀,則Arthur又摧毀了什麼?

顢頇的社會體制、階級差距所造成的不公、無所不在的標籤化,以及上層權貴的傲慢與偏見!

如果喜劇就是藉由打破無意義之物來突顯真正有價值之事,那Arthur最後突顯了什麼? 社會正義的重要性!

2019-09-27_213711.png

基於此,《小丑》從生活困苦到產生質疑,再到對這個世界完全的絕望,最後成為眾多底層反撲者的精神領袖的過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社會體制因疏離底層而觸發革命的歷史重演。行文至此,個人認為《小丑》的出色之處是將DC漫畫著名反派徹底改頭換面,這次他不再是犯罪藝術的瘋狂天才,而是悲情淒慘的底層代言人;有趣的是,這個代言人地位亦恐怕不是Arthur行動的初衷,但先前觸發的社會因素及後來造成的集體反抗等結構現象卻又是明顯的。更妙的是,在這場向社會不公發出怒吼的反動革命裡,導演雖給了前因後果的合理性,但行動(含結果)的正當性卻未給予絕對論斷,可任人解讀。據此,個人認為本片的藝術性在於給予觀眾直接、強烈的心理衝擊與思考剌激後,以感受與體會其中的社會體制崩解、弱勢被逼上梁山、背後的環境與心理之微鉅交識因素,以及牽涉其中道德正當性的辯證

2019-09-27_214416.png

不過,說到這裡,還是必須談談《小丑》與DCEU的關係。雖然導演一再強調這部電影只是取材於漫畫角色的精神,實際上是獨立於DCEU系列的作品,而且未來也不打算與其連結。然而,話雖如此,《小丑》編導依然在本片巧妙地將Arthur與The Wayne family之間做了連結,交待雙方的恩怨情仇,算是本片的一大驚喜!

2019-09-27_214020.png

總而言之,《小丑》無疑是今年極具社會意識的心理驚悚片,情節設計、角色設定、演員表現與主題概念皆有出類拔莘的表現,看完之後的後座力極強,因此個人可以理解本片何以能成為首次奪得藝術影展的漫改電影,完全實至名歸。最後只想說,《小丑》不但已進入今年個人所看電影的TOP 10之列,且若無意外的話,更是NO.1。

 

 延伸閱讀:《寄生上流》、《無主之作》、《星際救援》、夜鶯的哭聲

MV5BZWFiNzBkYjEtMmY4My00MDFjLTg2NTUtMzI2ODZlZjBjYzc3XkEyXkFqcGdeQXVyMTkxNjUyNQ@@._V1_SY1000_CR0,0,674,1000_AL_ (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空飛翔 的頭像
    天空飛翔

    天空飛翔的觀影隨想空間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