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x_feen42057392_0003.jpg

《天眼行動》是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劇情描述英美兩國合作收集恐怖份子情報,卻因意外發現追捕已久的幕後策劃者,故臨時改變行動目標,而引發英美兩國高層內部各方的衝突。雖然本片主題以反恐為主,但動作場面很少,完全靠演員表現與立場衝突引爆劇情的張力。所以,與其說這是本片描寫對恐怖份子的戰爭,倒不如說是價值選擇的對立,過程高潮选起暗潮兇湧,十分扣人心弦,令人看了直呼過癮。

fx_feen42057392_0001.jpg

在片中,共有恐怖份子、英國和美國三方勢力,若以合作縱橫和敵我對立的角度來看,可分為下列:

(1)  英國:在本片是偏向統籌的部份,負責追蹤恐怖份子的下落和決定因應行動,根據層級來分,又可以分前線指揮的軍情系統和後方決策的內閣會議

(2) 美國:在本片則是屬於執行的部份,負責無人飛機的監控、搜尋和攻擊,根據屬性,又可分為前線操控飛機的駕駛員和政府相關高層。

(3) 恐怖份子 :有肯亞當地回教徒和具英美公民身份的激進份子參與,招幕了新進成員,準備策劃自殺攻擊。

本片最大衝突點就是當英方前線指揮的軍官決定發射飛彈將屋中恐怖份子一網打盡時,赫然發現飛彈落處會造成無辜傷亡,尤其是一位在恐怖份子所在地圍牆大街上賣麵包的小女孩。不但英方內閣代表會議成員意見分歧,連負責執行現場斬首行動的美方軍官也基於人道立場公然「軟抗命」。

fx_feen42057392_0005.jpg

以「人道角度」而言,由高空中的無人飛機射出飛彈,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四週無人,死的都是恐怖份子。然而,世上哪有這麼剛好的事? 正如片中反對方所言,若因執意剌殺恐怖份子而導致無辜的小女孩死亡,和恐怖份子自認為「正義行動」的無差別攻擊又何不同?    然而,反過來想,以「現實考量」出發,片中的傷亡分析師已精算出,若這次縱虎歸山,將造成日後至少80人死亡的悲劇,以他國一人之命換取我方80人的周全,就理性計算而言,是值得付出的機會成本。

fx_feen42057392_0008.jpg

問題是,其中牽涉到複雜的政治、外交和法律的因素。法律層面在片中爭議較小,但政治外交方面的風暴極大,一來這給了恐怖份子宣傳的藉口,不但強化他們恐怖攻擊的正當性,也幾乎確定會觸動歐美人道主義者的敏感神經。之後,敵我雙方媒體宣傳的內外夾擊,一定會癱瘓打擊恐怖行動的計畫,最後還是會危及自已的國家安全,因為政府日後光面對這些輿論責難,就窮於應付,更別有說國會及司法單位介入調查,所有行動將被迫暫停,而給了恐怖份子可趁之機。

天眼行動4月8日全台上映(031602).jpg

各方論點各有道理,難謂對錯,只不過每個人受限於看問題的角度,而看問題的角度又受限於自已所處的位置。整部片就是在各種價值爭論中進行,這種言辭和立場上的針鋒相對,比起反恐片免不了的鎗林彈火場面來得精彩許多,因為隨著爭論的進行,時間就一分一秒的過去,錯過不但更難捉到目標份子,也會造成至少80人的傷亡,同時呈現了立場抉擇的兩難與時間賽跑的焦慮感,這種剌激觀眾情緒的效果,令我全神貫注、屏息以待地一直看下去,好想知道下一步的發展。

1459276409-3905691274_m.jpg

有趣的是,片中英國官方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相互大打太極推手,一再拉更高層級的長官出來坦,似乎在嘲諷官僚的通病。不過,要完全這麼說也很武斷。在觀影時,我不禁在想,是不是因為這是影響的層面實在太大,所以需要更高、更多的高層提供意見,才更能確認決定毫無盲點呢?    這一切都都難說。  此外,導演很會玩弄在看似絕望下突然有一線機會,但最後又來個陰錯陽差的意外之技倆。這個梗出現兩次,全出現在為拯救女孩而做出最後努力的片段,讓觀眾充滿期待、又不斷提示觀眾時間不多,使得情緒緊繃到極點。這也是我認為本片很好看的原因之一。

fx_feen42057392_0026.jpg

本片演員中,海倫米蘭飾演的是強力主張以最小傷亡換取日後最大安全的軍情官,是片中少數立場堅定的角色,在看似無血性的堅持下,其實亦透露出陣陣不捨,如最後一幕,任務結束後,在大雨中驅車離去時,鏡頭下的表情不見主張被採用並完成任務的喜悅,反見漠然神情下的痛苦,那種濃烈的複雜情緒非常明顯,這不是擺張嚴肅的臉就可以完成的效果,海倫米蘭的演技真不愧是奧斯卡認證的。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哈利波特》以石內卜聞名的艾倫瑞克曼,負責和秘密會議的重要閣員斡旋,不卑不亢、身段柔軟但立場堅定,尤其當說出:「千萬不要向軍人說,他們不知道戰爭的代價。」時,讓我不禁覺得這是很有魅力的畫面,這種魅力來自於軍人對於自已職責的充份認知,並勇於捍衛自已立場的無懼。先不論他的堅持論點是否無懈可擊,但這是負責任軍官應有的表現,艾倫瑞克曼將這部份詮釋得太漂亮了!   此外,兩名負責操作無人飛機的美國軍官亦有出色表現,將親手奪去年輕生命的萬般不願意,拿捏得相當絲絲入扣,尤其是準備按下發射按扭時,手不由自主的顫抖,那股「心中明知這是理性下的不得不,但卻充滿罪惡感」的矛盾心情,表達得非常傳神。  

fx_feen42057392_0016.jpg

其實,從片頭女孩家庭生活、父母得知女兒確定不治身亡而大哭、到最後重複出現的女孩搖呼拉圈的畫面,本片的編導已給了明顯的價值評斷。但可貴的是,在敘事方面,並沒有呈現一面倒的鋪陳,片中如前所述,各種正反的論點不斷交錯,而且說服力十足,顯現編導並沒有因為自已的價值判斷,讓這部電影成為自已意識形態的宣傳片,似乎也暗示編導雖不認同犧牲少數人以換多數人身家安全的作法,但也很難否定這種論點在現實中的必要性。 

fx_feen42057392_0017.jpg

就我個人而言,是偏向主張「犧牲少數人以換多數人身家安全」的立場。然而,每當片中出現女孩童真無邪,努力為家人賣麵包的舉動,任何有血性的人,看了又怎會忍心奪去她的生命,尤其她根本什麼都不知道,這樣子實在太殘忍了啦!   這當然是個很難的抉擇,這些畫面的出現,不諱言在觀影過程中,會將我的思緒從理性面拉回感性面,但我依然偏向與編導相反立場的原因如下:

 如前所述,這會造成更多人死傷。人通常會受「現在當下」的脈絡所影響,所以就「感受度」而言,女孩之死和日後80人傷亡雖都是悲劇,但前者是心理上「馬上」要受到的道德衝擊,但後者卻是還很遙遠的事,尚未發生,故心中感受不若前者,這是人的通病。但反過來,日後80人傷亡發生後,是更嚴重的不幸,到時的「當下」不更難過嗎?  所以兩害之中取其輕,  這也是我很喜歡片中那句台詞「千萬不要向軍人說,他們不知道戰爭的代價。」之故。

我知道軍方的人不是冷血,而是看過更多比這個更慘的傷亡事件,所以才會堅持攻擊,這是為了保護自已的同胞,而同胞中還包括了自已心愛的家人。以艾倫瑞克曼飾演的將軍為例,他為了替女兒買錯禮物而自我抱怨,看似不經意,實為愛女的表現,否則他又何必在意?  既然在意,表示他有情,如此又如何能說主張攻擊的人是理性過頭而毫無人性?  在我看來,在冰冷的理性思維下,其實藏著彭湃的感性基礎。 

這讓想起古代孟子批評墨子的「兼愛說」,愛人之心、人皆有之,所以當我們看到要犧牲女孩性命的決定, 不論你是那種主張的人,莫不感到難過。 然而,因為愛惜他人的性命,而傷到自已親友的性命,這也是違反人性的事!  這也是我傾向犧牲之故,但我必須承認,看到女孩父親伏在她身上痛哭失聲的畫面,真的很令人鼻酸的!

fx_feen42057392_0020.jpg

總之,這部電影是很精彩的驚人之作,在扎實的劇情基礎上不斷將張力引爆,當無辜女孩的性命變成任務的最大變數,觀眾跟主角一起經歷了令人極為難受的道德煎熬,更藉由片中不同的視角檢視了不同立場、利益與價值觀的主張,在享受電影張力帶來的觀影情緒滿足的同時,也提供了吾人思辯的空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空飛翔 的頭像
    天空飛翔

    天空飛翔的觀影隨想空間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