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5BYjUwZWI1ZDAtODhmMi00YTJiLWI1ZDktNTQ1MWZmMGFmZGFkXkEyXkFqcGdeQXVyMjgyOTI1ODY@._V1_.jpg

在觀看《無主之作》之前,個人心目中的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入圍片的排名分別是《我要有個家》、《羅馬》、《沒有煙硝的愛情》和《小偷家族》,但在完成了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入圍作品的最後一片拼圖之後,《無主之作》確定成為本屆個人最愛的奧斯卡外語片。本片劇情流暢,質感極佳,更把男主角對藝術境界的探索追求和過往歷史罪業的批判反思巧妙結合,成一部藝術極致和深度反思的鉅作。僅管我不得不承認得獎的《羅馬》是殿堂級的作品,但就衝擊力而言,《無主之作》更深得我心!

Bild_werk_ohne_autor.jpg

《無主之作》的劇本完成度非常高,故事涵蓋了「藝術天才姑姑年輕時遭納粹迫害」、「長大後的男主角Kurt 東德學藝術和與其妻相遇的過程」、「逃到西德後重新投入藝術領域的探索」和「終於領悟如何理解與呈現事物本真的藝術之道」四大段落。以整體劇情角度觀之,脈絡發展的設定循序漸進,有條有理,且前因後果更相互呼應,因此構成了起承轉合既層次分明又連結嚴謹的劇情結構。

2019-03-17_140241.png

另以個別片段的角度來看,《無主之作》的各個片段亦有其起承轉合,各種想法或立場的衝突與轉折的細節設定不但充足,且深入程度亦夠。因此本片的情節可謂十分飽滿。重要的是,《無主之作》雖然將重點擺在一位藝術家的「成長過程」,但卻結合了歷史反省的嚴肅元素,然而相較於以往個人看過的類似題材相關作品,這部分的情節設定,除了在前述第一大段處於「情節主體」的地位之外,其他多半融入Kurt 追求藝術境界的情節發展之中。

MV5BYmFkMDU5MjctOWFjNC00NjgwLTg0NzgtMTA1ZmYyYzdjNDYyXkEyXkFqcGdeQXVyNTc5OTMwOTQ@._V1_SY1000_CR0,0,1553,1000_AL_.jpg

換句話說,《無主之作》大半時間的情節重心聚焦於藝術探索的主軸,而二戰納粹和東德共產體制的反省元素則成了前述情節發展與轉折的「背景」,扮演與發揮推動情節走向及襯托藝術探索劇情主軸的角色作用。然而,一來相關反襯元素的細節畢竟還是涉及德國以往的歷史罪業,二來第一段的劇情主軸在於此,所以即使在後來以藝術探索為重心的情節片段裡,仍能維持觀眾在這方面的注意力,算是以成功的側寫方式召喚觀眾的反思意識。

2019-03-17_140506.png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無主之作》的劇情裡含有不少轉折的衝突設定,導演在這方面的刻劃絕對是充分發揮,該強勁時就強勁,該緩和時就緩和,讓故事情節的進展有起有伏,再配合應景合宜的配樂,不但使戲劇效果的強化和情緒共鳴的牽引十分出色,更讓涉及藝術題材的本片,少了一般「刻板印象」的沉悶感,多了曲折跌宕的張力性!

7ffe04b3-dbf5-4ab3-90db-0816810871f1-AP19043041377205.jpg

此外,即便是涉及了藝術主軸的情節部分,《無主之作》的敘事表現手法卻一點也不「藝術」,所以相關鋪陳捨去了較為隱晦、暗喻或抽象的描寫方式,改採直接具體的表現形式為之。然而,由於劇本設定的深度和導演尺寸拿捏的合宜,直接具體的調性不但未予人表面膚淺之感,反倒在易於理解的敘事尺度之中,仍呈現出細膩深度的藝術生命之刻劃。據此,整體以觀,那些很細節的藝術描繪,可說是以非常「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觀眾娓娓道來!

maxresdefault (1).jpg

特別要提的是,《無主之作》在有關Kurt 思索藝術本質和看透事物本真的情節描寫方面,可謂生動和深意皆具,令人看得津津有味。以個人有限的智商來理解,可分以下三個階段:

MV5BYTJlMGFlMjctOWY4NC00NWEyLWI5YWUtYzE3OGQ4MTZkYTE1XkEyXkFqcGdeQXVyNTc5OTMwOTQ@._V1_.jpg

首先,「見山是山」階段:極負天賦的Kurt 對事物比一般人觀察入微,但受限於生命與學習經驗的不足,以及東德體制對創作思考造成的妨礙,雖然有段情節提到他自認已掌握到看透真實的奧秘,但此時的他看到的仍未完全脫離「表相」的層級,與其自認所掌握的境界相差甚遠。

45241279_401.jpg

其次,「見山不是山」階段:到西德接觸了更多自由、多元的藝術思考和創作方式後,讓Kurt 開拓了視野,對事物更有跳脫框架的體會,其作品亦更有打破窠臼、天馬行空的抽象表達,然而也在各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與理念之中逐漸迷失真實自我,這也是教授會當著他的作品前向他說「這不是真正的你」的原因。

WOA_1 (1).jpg

最後,「見山仍是山」階段:在歷經了保守與自由的藝術學習火花的相互衝撞之後,在一次意外的光影折疊作用裡,不但真正觸發Kurt 體內的藝術靈性直覺,並將他之前所經歷的一切做了終極性的過濾,使其終於踏上藝術領域的「明心見性」之境,可以直接看穿事物表相直達本真,並透過他的妙筆將其真善美之處還原於世人眼前。

T3-1_585.jpg

最有意思的是,前面提到《無主之作》將「歷史罪業」元素的省思藏在藝術主軸相關情節裡,上述三個階段的過程更是箇中精華,其中有一幕和結局那個公車喇叭齊鳴的畫面,堪稱本片的二大神來之筆:

Dr97Z2WU8AABGCk.jpg

其一,最後Kurt將「姑姑與童年自已的合照」、「下令迫害的德國高級官員」及「執行相關命令的岳父」三組人畫出疊影像的那一幕,其中有看透並還原真實的巧奪天工,畫中自已與姑姑所散發的是「純真和協」,而另兩位納粹份子則是屬於「血腥意象」。然而,因為三方人物的影象交疊,不但使得姑姪二人的主體畫面顯現某程度被遮掩的客觀狀態,其中更有「姑姪二人的純潔天真(人民幸福)被具血腥意象的納粹體制入侵破壞(國家機器的壓迫)」的深度意涵!

2019-04-09_132814.jpg

奇妙的是,話雖如此,這幅畫當中的「純潔真」與「醜罪惡」卻融合得十分渾然天成,其中歷史審判的符號象徵與人類最純真的元素並沒有因為並陳而產生互斥違和之感,反而因此呈現出「血腥與純潔的交融美感」,使其仍為一幅藝術「唯美」大成之作。

2019-04-15_124819.jpg

其二,最後那個公車喇叭齊鳴的畫面在片頭已出現過一次,不同的是,這次享受當下的人不是Kurt姑姑,而是長大後的自已。單就藝術部分而論,如果光影重疊的意外事件讓他「開悟」,那此刻的他則已全然「證悟」,完全能掌握事物的真實並感受其純美之處,那怕那些聲音對我們一般凡夫俗子而言,只是令人頭昏腦脹的噪音而已。

never-look-away.jpg

重要的是,電影重複這一幕,其用意並非只是要表達「Kurt終於達到姑姑當年的藝術大成境界」而已,而是藉由這兩個前後呼應的畫面,揭示了「姑姑當年突破後未能持續走完的藝術境界,將由Kurt繼承並接續走下去」,再由此反襯當年迫害無辜生命的政治體制之可怕,可謂將藝術大成與歷史反省結合得天衣無縫。在這幕「享受」公車喇叭齊鳴的畫面裡,可以感受到Kurt的藝術生命的靈動,與公車「噪音」產生和協的靈性共鳴,其程度用《莊子齊物論》的「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來形容,似也不為過。然而,在唯美又配合優雅配樂的藝術大悟之畫面中,竟透露出如此令人感傷的意義。老實說,看到這一幕我流淚了。

2019-04-15_124610.jpg

前面提到,雖然《無主之作》的歷史罪業反思元素多半時間處於情節主體的「陪襯」地位,但先前以側寫方式在各段情節散佈的「無所不在的社會控制」、「剝奪人權的體制機器」、「泯滅人性的國家行為」等要點,宛如未爆彈,在上述二大神來之筆的畫面中,連續兩次被總引爆,透過藝術境界的大成來烘托出背後不堪的時代意義,令人看了既感動又不勝唏噓。從另一角度來看,Kurt 的不斷成長,也等於是一步步卸下政治力量的負面影響,因為他的創作空間愈大,代表藝術心靈愈自由;藝術心靈愈自由,即代表過往的一切束縳更趨消解。

2019-03-17_181929.png

總而言之,對身為一個「既非藝術科班出身、亦非相關領域實務工作者」的觀眾而言,《無主之作》的情節編排和敘事方式,不但很好咀嚼且消化「順暢」,在觀影過程中,更感受到蘊含其中的深邃醍醐味和無以名狀的感動。雖然本片在最佳外語片項目中敗給了《羅馬》,但絕對無損它在我心目中的首席地位。

 

延伸閱讀: 《無聲革命》、首席指揮家》、 寄生上流》、《黑色黨徒》、《真寵》、

MV5BYmNjMTA1OTEtYjllOS00YjhiLTg1NTYtZWJhODM2OGZkOWJkXkEyXkFqcGdeQXVyNDkzNTM2ODg@._V1_SY1000_CR0,0,706,1000_AL_.jpg

arrow
arrow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