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letryasenie.jpg

《亞美尼亞大地震》是部改編真實事件的電影,也是代表亞美尼加共和國角逐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作品。本片敘事樸實平穩,氣氛經營得宜,雖然沒有天崩地裂的視覺震憾,卻有無助氣氛的畫面衝擊;雖然沒有灑狗血的情緒渲染,卻能傳達出濃烈的傷感氛圍。本片真誠地拍出「旦夕禍福一瞬間」的生命脆弱與「逆境中不放棄生路」的生命韌性,確是一部不煸情卻能直擊人心的感動佳作。

0.jpg

有關地震的災難電影,個人印象較深刻的有前年好萊塢的《加州大地震》和幾年前大陸的《唐山大地震》。前者全片充斥著山崩地裂、屋毀樓倒、海水倒灌的驚人視覺,加上長鏡頭的「震波衝擊而造成地表波浪狀的震動」的全景畫面呈現,使得整體的視覺效果非常震憾。而《亞美尼亞大地震》在相關畫面的處理也頗具誠意,地塌牆裂、屋倒人亡,皆有到位的表現,但由於本片並非《加州大地震》的爽片風格,所以也只有約莫幾分鐘的連續鏡頭而已。

0 (1).jpg

而若以「劇情刻劃」的角度來看,《唐山大地震》在心靈創傷的療癒上有深度的著墨,但情感的「張力表現」卻是屬於濃烈又飽滿的風格,甚至和去年韓國災難片《屍速列車》類似,以「強壓式」的情感衝擊,強烈挑起觀眾的情緒共鳴。相較之下,《亞美尼亞大地震》的氣氛塑造卻大異其趣,採取類似「畫面相對平淡,但內含極度悲傷」的氣氛經營。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有位失去親友的男子,滿臉悲痛卻不發一語將死者拖至安置大體之處,再用顫抖的手用白布蓋上;另一幕則是,一位丈夫搶救男童而不幸喪命的妻子伏在壓住丈夫屍身的瓦礫堆旁,一臉看起來就像靈魂被挖空似的。這些畫面對白極少,純用肢體動作和富有情感的表情烘托出至極的傷痛,其情感穿透力不亞於前述兩片的「重度衝擊」模式。

p2428464388.jpg

此外,甚至還有很多沒有對白但配合淒涼配樂的鏡頭,都很寫實地呈現出災後人類最無助、絕望的一面。這些畫面並沒有特別呈現「強烈的」情緒崩潰,但蘊含的哀傷卻十分濃烈,很容易令人感受到其撕心之痛,加上不少全景俯視式的鏡頭呈現在一片斷壁殘垣之中,存活的人類帶著悲痛與命運掙扎,所以情緒的帶入感十分強烈。

p2428464527.jpg

其實,我認為《亞美尼亞大地震》並沒有絕對主要的主角(雖然形式上有兩個),而且所有角色支線也沒有複雜交錯的脈絡鋪陳,只用簡單幾場戲和對話來交待,但每個人的性格、背景、情感與彼此之間的關聯和矛盾,都能令人一目了然,沒有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可貴的是,片中也沒有什麼說教味,角色的立場選擇和心境轉變都是在情境下很自然的反應,又很巧妙將「救續」與「人性光輝」做了完美的結合。這部分的描寫簡單直接,又不失合理性,該爆的情緒點也一概不缺(雖然是前述提及的「自然哀傷式」描寫),讓我們看到了無助傷痛之中仍愛與希望,這種不煸情的感動,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photos_19510_1488782966_a57687d5bf738b22f694ed47e69f1f33.jpg

總而言之,《亞美尼亞大地震》這部真實災難事件所改編的電影,將地震發生時的突如其來、發生之後的一片廢墟景象和百姓自救互救的動人,刻劃得相當扎實,真正做到了「看著遠方的悲傷苦難,流露出人類共同情感的觸動」的效果。尤其最後一度停止的鐘樓時針再度轉動,和碎塊堆之下傳來的嬰兒哭聲的鏡頭,更傳達出「彩虹總在風雨後,烏雲之上有晴空」的積極意義,因為縱使一切化為烏有,但只要還有人在,一切都還有希望!

8bce5cd0-ef78-11e6-a976-7719e37f459d_s.jpg

延伸閱讀:氣象戰加州大地震

arrow
arrow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