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2597650-3778767819_m.jpg

《熔爐》改編於韓國真實發生的「虐兒性侵」社會案件,也是一部改變韓國法律的電影。本片在韓國上映時,立馬造成轟動,不但票房長紅,而且由於是真實事件改編,更令韓國民眾爆炸,迫使韓國政府重啟調查與修改相關法令,以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該法更被稱為「熔爐法」,媒體更形容本片:「一部將韓國民眾化為憤怒熔爐的電影」。

vs0jn.png

《熔爐》既沒有大快人心的沉冤昭雪,也不是一場犯罪獵奇之旅。相反地,本片將社會底層的黑暗完全攤在觀眾面前,使其見證這些無辜的聾啞學生身心受創的過程,以及社會體制不公的荒謬。所以,《熔爐》實則是一部極具社會學意義的電影。看完之後,內心受到高度的衝擊,心情十分低難過,但也令人不住思索本片呈現給觀眾的意義。

d2104592.jpg

也因此,在「劇情上的安排」並非是單純的「學生被善心老師與維權人士所救,再將壞人繩以之法,以昭天理」的刻板戲碼,反而先告訴觀眾學校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再利用老師與人權團體的介入給予觀眾希望,但法庭攻防的不如預期,卻再將觀眾從希望的高峰打入絕望的深淵,整個情緒完全隨劇情進展的峰迴路轉所起伏。整個過程,難過、憤怒、心痛等情緒參雜其中,這種劇情段落的連接安排,對引爆觀眾情緒而言,是很成功的。

image.jpg

值得一提的是,《熔爐》在暴力性侵相關畫面的處理也非羶色腥的刻意賣弄,無助絕望的氣氛卻營造得十分濃厚。例如,看到這些無助的孩子成為校長和老師咨意玩弄的禁臠、呼天搶地求助無門之時,情緒完全被帶入劇情裡,內心中最具側隱之心的一面完全被牽引出來。因為正常人都無法容忍這些仍具可塑性的聾啞學生被偽善的校方人士毀去了未來,其畫面雖不是極盡剌激感官,但不舒服之感卻極為強烈,有如內心被惡意挖空似的。

origin.jpg

此外,《熔爐》在這個虛構的鄉鎮背景塑造,倒頗有意思。這個偏遠的小鎮經常彌漫著大露,一片灰濛濛的景色,看不清四週事物,彷彿象徵著「真相被掩蓋」的寓意;加上,即使是白天無霧之時,光線也不甚明亮,更代表「無望」的氣息,這些都與學生遭受極大冤屈卻「有口難言」的困境高度切合。而男老師和人權團體的介入則是意謂陰沉天空裡的微弱日光,雖然不夠熾烈 ,但總是代表著以小人物對抗整個共犯結構的「希望」。這些符號象徵片中孩子的遭遇對照,更顯得意義深遠。

1499710_image2_1.jpg

不過,《熔爐》的主題雖然側重在「虐兒性侵」上,但以「人的本質」角度觀之,實則代表「人性自主」被任意扭曲。這些孩子被當成任意擺佈的客體,而非具有「自主意識」的主體,身體由人擺佈,尊嚴任人踐踏。每一次對他們的身心傷害,都是抹殺他們身為人的權利與機會。學校對這些無辜的孩子而言,非但是學到克服身障以實現自我的知識技能之場域,反而是「童貞」被剝奪的地獄,而「童貞被奪」更帶有「純真」消失的意味,等於被迫在童年提早見識到人性醜陋,他們的人生就此毀滅,即使長大成人,也易養成反社會性格。

1335787194-3115913635_m.jpg

若擴大以「鉅觀角度」來看,小鎮的性侵醜聞根本是個社會問題的縮影,可以看成「 特權階級壓迫弱勢階級」。這些「有口難言」的孩童代表「無處發聲的弱勢群族」,而性侵的校長和老師們則代表利用權勢欺壓弱勢的階級。此外,由於這些加害人在社會算是社經地位高的族群,所以可以利用各種有形無形的資源來掩飾他們的行為,甚至在東窗事發後,仍可藉此扳回一程。例如以師長權威恐嚇受害者、以金錢賄賂警官、藉平日的美好形象來煸動支持者、花大錢請王牌律師及收買控方律師等。

1011042382939.jpg

此外,即便是法律規定的漏洞,或是互踢皮球的公務員,也成為助長這種行為的共犯結構。尤其是「前官禮遇」潛規則,搞了半天原來只要是法官出身的律師,第一場訟訴都有「特別優惠」,所以提供的證據是否合乎邏輯推導與科學驗證不重要,片中被告找來這種律師,原告失利也是必然的結果。片中諸如此類的事件,皆使得整個社會體系有利於這些有權之人為所欲為,而非弱勢者尋求保障的友善制度。看到這裡,我有股「導演藉本片來批判韓國社會不公不義現實」的強烈感受。

Vk49m.png

不過,再往深一點想,我感覺導演更想喚起觀影者對弱勢的「關懷意識」。片中犯罪的校方人士固然是「極端邪惡」,但片中卻有許多人,或因拿人手短,或因不關我事,或因怕惹禍上身,結果直間接地袖手旁觀,更加劇了惡行的滋長。這種「平庸邪惡」為害之烈,不下於前者。片中有段很熱血的台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我們被世界改變。」,如果看完本片的人可以體會這層意義,回歸「尊重人性、保護弱小和對抗不公」的初衷,即便我們身處的世界多麼污濁不堪,清流雖然細水,但仍將長流,這個世界也還有希望,或許這才是導演想要告訴觀眾的吧!

Silenced-2011-4.jpg

另外,《熔爐》片中最搶眼的演員其實是飾演受到虐待和性侵的童星,他們的在片中的反應,真的會令人產生「他們不是在演戲,而是真的遭受人性最殘忍的侵犯」的錯覺,驚恐、擔心、難過和絕望等情緒掌握得絲絲入扣,遇到幫助他們的貴人(老師與志工)又表現出「黑暗中終露曙光」的期待感。我不知道這些童星是受到了什麼樣的魔鬼演技訓練,但是他們自然又具穿透力的演技完全讓我震憾到,雖然前面提到相關畫面的處理並不是極盡羶色腥,但他們的演技卻產生強大的虐心效果。

1-131016202947-51.jpg

總之,僅管結局不算是個Happy ending,透露一股強大的無力感,《熔爐》卻再度讓我們想起,有個名字叫無辜,當弱勢者受到極度不公對待之時 ,這個名字便有如烙印般的與他們再也難分難離了。弱勢者披著這名字愈久,代表他們的遭遇就愈慘。冬天冷了,是為了人們了解週遭的溫暖有多珍貴,如果我們關心社會之心和熔爐之火一樣熾熱,可以在冬天給予這些受寒(受害)的弱勢溫暖,也許片中的悲劇就會少一些。如同本片所言,當我們不被世界污染時,也許弱勢者就可以更早卸下「無辜」這個名字了。

The-Crucible-2011.jpg

延伸閱讀:寄生上流追擊者魚(生死諜變)

arrow
arrow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