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_fden41519666_0001.jpg

「丹麥女孩」的故事雖是真人真事,但卻是改編「小說」的作品,小說本身和史實有所出入,所以電影再改編它,與史實的差距就更大了。加上觀影前,對於這位世上第一位變性人的事蹟,只有耳聞,沒有細究,所以只能就電影論電影。 先說結論,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僅管本身仍有些缺陷,但男女主角將性別認知錯亂的衝突與角色調整的障礙詮釋得絲絲入扣。影片中呈現的對立並非山洪暴發式,而是外馳內張的矛盾,那種張力無時無刻散發一種令人窒息又心酸無比的無奈,這樣的氣氛,在男女主角強大的演技加持下,不斷地衝擊觀眾的情緒。

fx_fden41519666_0021.jpg

首先,不得不說,艾迪瑞德曼的奧斯卡影帝頭銜不是拿假的,雖然長相秀氣、身材纖細,但「靜態女裝」仍帶點男人味。然而,只要「莉莉」出現時,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猶豫與差澀,果然女人味十足。有兩幕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在鏡子前欣賞全祼的自已,其過程毫無台詞,明明是位男性身軀(雖然有藏起自已生殖器的「性別覺醒」象徵動作),但我卻感受到一位女性愛憐著自已的胴體,小心奕奕地撫慰著,唯恐過於用力而弄傷這個上帝賜給自已的美麗禮物; 另外一幕則是,跑到妓院看祼女表演,以模仿女性的神情與姿態,若前一幕是「覺醒」,那這幕無聲的互動便是「確認」了。看著他做出和祼女一樣的撫媚動作,由不好意思到完全投入、略為不安到樂在其中,此時,來自觀眾的錯亂之感更為強烈,文質彬彬的男性臉孔與我愛猶憐的女性神情,竟可同時既矛盾又和協地出現在我眼前,頓時令我雞皮疙瘩大起。

1452993741-618447002.jpg

此外,女主角的艾莉西亞維坎德表現也不下於男主角,展現出超越「人造意識」的演技,將角色置換的內外在壓力詮釋得入木三分。由於這場悲劇(對她而言)是因她無心的異想天開而起,效應卻有如「潘朵拉之盒」般的無法挽回。所以,從最初的驚恐憤又懊悔自已的天真,不斷去找尋各種「治療」方法、到中間「利用」莉莉身份來促進個人事業與的兩難、再最後因為覆水難收與太愛丈夫而接受現實,卻又意識到「丈夫已死、莉莉永存」的無奈,其中內心的糾葛與壓力,不下於丈夫「勇敢做自已」時碰到阻力的痛苦。艾莉西亞·維肯特將這些複雜情緒的變化拿捏得恰到好處,相當具有層次感。在這過程,女主角的表現比男主角更令我動容,我看的是一位面對困難時不離不棄的好妻子,雖有怨言,但最後仍能將血淚往裡吞,見證了愛情的堅毅與不悔。

6-who-is-the-danish-girl-lili-elbe.jpg

因此,男女主角精湛的表現,蓋過本片某些缺點,例如男主角性別覺醒過於快速而缺乏鋪陳、敘事稍顯平庸與缺乏出奇不意的效果等。但很神奇的是,前述的點出現時,我雖然馬上產生了違和感,就當快要出戲時,下幕的動人演技又馬上將我的心思拉回電影中,之後被緊緊地抓住,不但忘卻,並且深深地有了感同身受的體會。以前常人聽說厲害的演員不是演出角色,而是他們就是角色本身,片中演出的喜怒哀樂有如演員親身經歷似的,其威力可讓觀眾產生強大的同理心,今天我總算又見識到了。

fx_fden41519666_0011.jpg

本片的主題是「做自已」,在那民風尚顯保守的年代,很多人將性別認知障礙看成一種「精神疾病」,例如片中不少醫生的反應。還有更多人視為變態,例如男主角走在戶外時,被兩個取笑他打扮的陌生人毆打,可見這是不容於當時的「性觀正確」。不過,導演並不太特別刻劃男主角與性別認同爭取的社會連結,所以片中不會看到小人物爭取平權,獲得社會共鳴,而形成了「價值革命」的場面。相反地,重點是擺在「找回自已」與週遭人物的互動,讓觀眾體驗男女主角的心路歷程,體會他們的酸甜苦樂。此外,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初,所以片中處處可見當代風格的藝術品和建築,加上丹麥的寧靜鄉村、靜寂大山和遼闊海岸風光,觀影時宛如一場當代人文體驗和歐式景色之旅。這些靜態的明媚和片中人物動態的人生更选,交織成動人的故事。

fx_fden41519666_0013.jpg

總而言之,整部電影就是一首悲傷的詩歌,女人天性在轉變過程中,歷經酸甜苦辣,就像自然界的四季變換。 妻子發現了,並感受到了丈夫那份渴求的純真,於是成就他做莉莉的心願。  兩人就像是風暴中航行的船隻,攜手共同面對與承擔。到了抵達彼岸、綻放美麗的那天,卻也是生命殞落之時,但至少他們是無悔的。也因此,電影的餘韻到我寫這篇心得時,仍圍繞不去。

 

arrow
arrow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