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71516522_c6cf0fc6f3   

真相急先鋒 是改編真人真事的事件,講述前CBS電視台當年因為報導小布希總統利用特權進入爽單位以逃避越戰,且涉及造假紀錄以掩護未全程參與訓練的事實,然而卻因為查證不確實,而引發了一場媒體風暴。這件事在當年可是轟動全球新聞傳播界的超級大案例,如今改編成電影,所有主要角色又是實力派演員,所以從確定在台灣上映起,當然立馬列入個人本月必看的首輪片單。

  4e6566a82f754510  

敘事方面,前半段是既緊湊又流暢的,清楚交待整個新聞製作團隊是如何抽絲剝繭地探尋可用的線索、並向相關人士多方查證的還原真相過程,不但可以感受到美國大媒體對真相查證的標準確實比台灣高,又可以讓不知道這新聞的觀眾趁機了解當年這事件的大致輪廓。不過,我認為可能受限於此,為了快速推動劇情發展,結果眾多戲精演出的空 間反而被壓縮,例如丹尼斯奎德沒什麼發揮,這種劇本結構下,其實他的角色找誰來演都沒差,還有從新聞系挖角來助陣的大學教授角色功能也不夠突出。倒是身為奧斯卡影后的凱特布蘭琪,倒是有將強勢主導的作風、積極投入的敬業,和統籌維握的若定表現得很好,但也因為前述的劇本限制,和所有組員的專業互動火花就小了很多(既然片中有強調這些各領域的專家)。所幸,好萊塢一貫的製作水平,前半段仍能保有相當不錯戲劇效果。

    9c52c045f7a5957575be41195c60776d  

不過,到了從半段,當他們的提出的查證遭到嚴重質疑時,角色間火花明顯豐富了起來,主角凱特布蘭琪更展現了比前半段更有層次感的精湛演技。從她不斷捍衛自已專業的堅持、遇強卻更硬的立場,到中間的外強中乾的強忍,再到最後父親上電視爆料時,在電話中求饒的模樣,不但形成極大反差的戲劇效果,更令人讚嘆她收放自如的紥實演技。此外,其他的角色如電視台的高層和公關等,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是很明顯呈現在美國社會下的媒體面對危機時的處理態度。首先,當然一開始也不會馬上投降,但不像台灣的「霉體」找其他不相關的素材來轉移焦點,反而會直接面對大眾質疑的點去尋求更強力的「實據」; 其次,當認知到不行之時,會馬上止血,並公開道歉讓第三方調查團介入,以示公正; 再者,前述除了體現他們負責的態度,從反面看,也是資本主義下的現實考量,因為他們無法承受失去公眾信任而造成閱聽率下降,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不夠人性的部份,例如若瑪莉的團隊有見獵心喜而帶有預設立場,最後導致自爆,那高層和調查團似乎也無法保持「客觀中立」 。 不過,這些東西先不論是非對錯,真的讓後半部張力十足,看得我十分享受。

  97d0015abe708de710ab451084814af3  

這部電影的主題在探討「何為真相」,新聞媒體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反映真實,即時是商業媒體也一樣,因為在資本主義的運作下,就算新聞是商品,卻也是「真實性商品」,真實是商品價值所在,要不然只是「幻想文學」而已。然而,實務上,一個事件除非閱聽人本身就是當事人,有全程親身參與的經驗,又或者根本就是可以採取神之視角的上帝,否則新聞媒體呈現出來的內容與其要問「是否為真實」,倒不如要問「有多接近真實」。因為記者大多也是「事後」去採訪,所以他們也是利用得到的線索去查證、拼湊,這種「符號真實」基本上和「客觀真實」就有差別了,更別提在新聞產製的過程中,有太多干擾的因素,例如瑪莉的立場和見獵心喜的態度,而導致查證不確實。 綜此,那高度依賴媒體資訊之閱聽人的我們,又有誰能保證自已的「主觀真實」一定百分百吻合「客觀真實」?

9b0567d12773dc30      

此外,這部電影也嘲諷了媒體炒作的性格,新聞雖然是「真實性的商品」,但這種理想在碰到市場邏輯時,真的會打了折扣。光從瑪莉一開始找新聞素材時的標準,就預設了「要有梗」(這是常態),所以已有了預設立場,雖然查證過程是嚴謹的,但開頭方向偏了,要有梗才行,沒有梗次之,這種處理素材的態度,本來就易偏離事實,所以過程再怎麼嚴謹也沒用。加上見獵心喜,也忽略了不該忽略的細節,而終成大錯。這部份很寫實,也很引人省思。

我一直認為媒體是可以有立場的,因為立場是「看問題的角度,而非任意扭曲事實的態度」,因為看問題角度源自於「信仰的價值」。以台灣的核四爭議為例,信仰「友愛環境」價值的媒體,會傾向反核四;信仰「經濟發展」的媒體,會傾向挺核四。但不管是那一種,這種立場選擇應該體現在「評論上」、「報導上」(這部份其實有點小爭議),而不是「採訪上」。因為不管如何,追求真實永遠是新聞媒體的最高價值,「採訪」就是要還原事實,而「報導和評論」是就已經盡了「最大限度查證」事實之下而為之 ,否則那只是扭曲事實而已,事實都不對了,後面的報導和評論更別提了。

試想,挺核四的媒體可以因為信仰去掩飾不利挺核四的「事實」嗎? 反核四 的媒體又能故意捏造「事實」以達宣傳反核之目的嗎?

很顯然,本片的團隊犯的錯就是將立場置於「採訪事實」的階段。另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媒體的取材多是走「阻力最小的路」,像是片中其他媒體只要就現有「出包事件」去加以著墨就好了,相較之下,瑪莉團隊還自已去挖掘新聞,還顯得敬業一點。還有,CBS 開除了瑪莉,但後來又藉由她的另一優質報導而獲獎,果然是將勞工的「剩餘價值」剝削得徹底,這段真的有夠諷剌!

c3f86ba43b23863191a392bf2eb5d8b6    

而且,片中這個點其實也帶出了一個問題:  「是否她的資料是來源偽造的,所以小布希真的沒幹過那些事?」 。我只能說「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真相只有上帝才知道。在觀影後我曾思考,若布希真的犯過這些錯,那瑪莉的出包豈不是成了他的救命符?  這也是瑪莉一直用來辯護的點,但美國人至少在專業倫理上還是守住「先程序後實體」的底線,因為一來沒有「其他決定性的證據」證明此事為真(即使很可疑),以稀釋她查證的錯誤,二來記得美國有個案例,大意是說有記者偽造調查性新聞的議題,後來被踢爆「報導本身」是造假,但「報導指涉的現象」被證實是真的。 然而,這是特例。因為如果因此下修新聞倫理下限,我們無法保證沒有人不會利用這個大開惡意造假之門,只有一次就夠了,因為這就足以摧毀該媒體、甚至整個媒體圈的公信力。

photo

  

總之,這部電影對「真相追求」、「新聞倫理」,和「實務運作」之間的矛盾上,不斷向觀眾丟出值得討論和省思的問題,也間接驗證了「媒體建構吾人主觀真實」的道理,也再次提醒我們「媒體識讀」的重要性。雖不夠完美,但是在觀影過程,我是很享受的。

延伸閱讀:獨家新聞驚爆焦點奪命頭條

 

arrow
arrow

    天空飛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